延遲焦化的操作參數(shù)有關其中主要有哪些-偉名石墨
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延遲焦成為主要的石油焦品種,石油焦的質量除了和渣油性質關系密切外,還和延遲焦化的操作參數(shù)有關,其中主要有:
(1)塔內溫度。溫度既影響石油焦收率和質量,又影響焦化裝置運轉周期,隨著焦化過程溫度的提高,焦炭的揮發(fā)分下降,焦炭的強度增加。如焦化溫度提高10~15℃,焦炭的機械強度平均增大2~3MPa
(2)塔內壓力。提高壓力對增大熱裂解過程的深度有一定影響,研究表明,焦化塔內的壓力從0.1MPa提高到0.7MPa,可使焦炭收率提高14%~56%。隨著焦化塔內壓力的提高,焦炭的揮發(fā)分下降。
(3)焦化時間。延長焦化時間可使焦炭降低揮發(fā)分含量和提高機械強度,不過將影響裝置的產量。
(4)注水和注蒸汽的速度。加熱爐出口處渣油的溫度一般為500℃,為了不讓渣油在管道中結焦,采取向輸送管道注水或注汽的方法,加快渣油在管道中的流速,一般流速達到2~2.5m3/s,而進塔時降低為0.1m3/s。注水或注汽的速度影響焦炭的質量,如流速過快,渣油進入焦化塔后呈渦流狀,在爐溫偏高或渣油中膠質和蠟含量較高的情況下,焦化反應劇烈,部分形成球狀焦,這種球狀焦為接近各向同性結構,石墨化后真密度比較低,線膨脹系數(shù)比
較大,不適用于生產石墨電極。
(5)循環(huán)比。隨著循環(huán)比的提高,渣油的二次裂化數(shù)量增加,反應深度加大,焦炭產率上升,揮發(fā)分含量下降。如某煉油廠將循環(huán)比由0.4提高到0.8~1.0,焦炭的揮發(fā)分從9%~10%降低到8%以下,焦炭的機械強度相應提高。生產針狀焦時,焦化塔內應維持較高的壓力,一般延遲焦化為0.2~0.3MPa,生產針狀焦的焦化塔內壓力需要達到0.7MPa左右。同時需要較大的循環(huán)比,如循環(huán)比達到1.8~2.0(一般延遲焦化循環(huán)比只有0.3~0.4)。這些操作因素有利于針狀焦的生成。
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:www.lonty.cn